找到41条结果

  • 病理诊断,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或许能让患者保证生活质量前提下受益。术中见肿瘤颜色暗红,有包膜,切开包膜后,出血明显,腔网格状组织,内含血性及血栓成分,无法全部刮出,鞍被病变大部分切除后,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术后病理提示:海绵状血管瘤。讨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血管畸形,有脑内型与脑外型之分。脑内型可位于脑实质任何部位;而脑外型较少见,多位中颅窝底,可向鞍区海绵窦、鞍内生长,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0.4%-2.0%。侵袭性垂体瘤是指垂体腺瘤侵及局部脑膜、颅骨或者呈局部广泛浸润生长,可侵犯一侧或双侧海绵窦,与鞍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相似,容易混淆;容易引起误诊,一旦误诊,影响手术方式的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18-07-30 16:23:56
  • 的形成。先天性的,就是我们本身的基因决定的。从父母的精子和受精卵结合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无法更改。基因如同电脑程序一样,掌控着我们身体运行,什么时间什么位置长出什么样的鼻子,眼睛,牙齿,指头,等等。当然,未来一切都有可能,程序的修改可能会出现。只是目前看来,修改基因离实际的临床应用还差太远。来骨肿瘤门诊的患者,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发生在小腿肌肉里,以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多见。海绵状血管瘤,由很多畸形的血管形成。由于血管畸形,血流经过此处时就会改变流动方向,淤积,甚至破裂,由此会形成血栓,静脉石,导致肌肉黏连,失去弹性,挛缩等情况,患者出现疼痛,跛行,甚至畸形。目前,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仍无统一明确的
    袁霆 主任医师 2018-01-14 20:27:13
  • 行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明确病理诊断,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或许能让患者保证生活质量前提下受益。术中见肿瘤颜色暗红,有包膜,切开包膜后,出血明显,腔网格状组织,内含血性及血栓成分,无法全部刮出,鞍被病变大部分切除后,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术后病理提示:海绵状血管瘤。讨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血管畸形,有脑内型与脑外型之分。脑内型可位于脑实质任何部位;而脑外型较少见,多位中颅窝底,可向鞍区海绵窦、鞍内生长,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0.4%-2.0%。侵袭性垂体瘤是指垂体腺瘤侵及局部脑膜、颅骨或者呈局部广泛浸润生长,可侵犯一侧或双侧海绵窦,与鞍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相似,容易混淆;容易
    高阳 副主任医师 2019-07-15 09:55:16
  • 束及血管)并直达病灶部位。 患者全麻后,黄光富院长在手术机器人精准导航下,沿规划手术路径,顺利找到并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机器人作为神经外科手术的“GPS”系统,包含“脑”“眼”“手”三个部分。“脑”观察患者头部三维图像,计算病灶准确位置,规划最佳穿刺路径;“眼”实时跟踪,确保机械臂沿规划路径运动到指定的手术位置;“手”负责准确定位医生规划的穿刺位置,同时充当操作平台,帮助医生精确定位到颅内细微病变,实现精准、微创手术。 “导航下的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几率明显下降,也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神经外科高晋健主任介绍说,神经导航是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
    医疗健康 健康号 2024-08-16 18:20:50
  • 以前我们根据形态去分类,把血管瘤分为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这种分类方法直观,但并不准确,比如海绵状血管瘤其实不是血管瘤,而是静脉畸形;蔓状血管瘤现在归类到动静脉畸形,而毛细血管瘤可能是微静脉畸形。所以,现在对于治疗有帮助的分类是根据体的深浅去分类,将其分为浅表型血管瘤、深在型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齐炜炜 主治医师 2023-07-23 16:42:05
  • 肝血管瘤(1iver 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1:5~6。在组织学上,肝内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俗称肝血管瘤。肿瘤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在我国根据体大小可分为3 级:体直径5 cm者称小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10cm 者称大海绵状血管瘤,直径10cm 者则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显著进步,肝血管瘤的发现和诊断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1 病因:肝血管瘤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先天性发育异常是最为人们接受
    樊军卫 主任医师 2017-07-16 15:52:59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携手肝胆胰外科主任张辉教授,影像科主任张蕾教授讲述为一位生活在不断的大量便血与输血之间的,罕见的先天性弥漫性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经过。安徽卫视《超级诊疗室》,本周二12月27日 晚21点20分播出,欢迎收看。
    傅传刚 主任医师 2018-07-18 14:01:10
  • 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现为肤色或暗蓝色。这种类型的血管瘤常常生长在四肢、躯干等部位,不易被察觉。当家长或医生按压这些区域时,可能会发现皮肤凹陷下去,就像按到了一个海绵一样。海绵状血管瘤虽然不像草莓状血管瘤那样明显,但其潜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因此,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三、诊断与治疗无论您或您的孩子身上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血管瘤,一旦确诊,都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方式因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重要的是要记住,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四、预防与日常护理除了治疗外,预防和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应定期为孩子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邓娟 主治医师 2024-11-21 11:48:23
  • 儿血管瘤是影响婴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家长对此应有所了解,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具有不同的症状,主要包括婴儿鲜红斑、婴儿海绵状血管瘤、婴儿毛细血管瘤和婴儿混合型血管瘤。了解这些症状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1.婴儿鲜红斑婴儿鲜红斑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即可观察到,表现为不规则的红色片状区域,面积增长并不明显。这一症状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毛细血管畸形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血管的管径会逐渐变粗,因此需要家长密切关注。2.婴儿海绵状血管瘤婴儿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通常在婴儿出生时即可发现。这种血管瘤的发展较为缓慢,往往在儿童期或
    邓娟 主治医师 2025-01-15 08:49:24
  •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主要由于血管的异常增生或扩张引起。这种病症可以出现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皮肤、肝脏和大脑等器官,但大部分血管瘤是良性的,且在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自行消退。不过,一些特殊类型的血管瘤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困扰和风险。           血管瘤的常见类型包括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等。海绵状血管瘤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的一种红色或紫色的斑块,它们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增大,但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而毛细血管瘤则通常呈现为较小的红色或紫色的斑块,常出现在婴儿的头皮、脸部等部位,这类血管瘤一般无需特别处理,会在一定时期内自然消退。           然而
    邓娟 主治医师 2025-02-16 08:11:10
1 2 3 4 5
医生